|
中国交通技术咨询网
政策法规 Service

《交通运输行业研发中心管理办法》解读

日期: 2018-09-25
浏览次数: 130

《交通运输行业研发中心管理办法》解读

来源:科技司    2018-09-10


  日前,交通运输部印发了《交通运输行业研发中心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对之前的管理制度进行了修订。《办法》进一步把握行业研发中心促进重大科技成果工程化、市场化的基本定位,充分发挥各方管理主体作用,促进交通运输行业研发中心(以下简称研发中心)规范化、科学化、高水平发展。现将《办法》的出台背景、主要内容等解读如下:

  一、出台背景

  研发中心是行业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开展共性关键技术和工程化技术研究,推动应用示范、成果转化及产业化的重要基地。经过近年来的持续投入建设,研发中心规模不断壮大,目前已达48家,涵盖基础设施建养、安全应急、节能环保等多个领域。从“十二五”看,研发中心(当时为18家)拥有固定科研人员2306人,共承担各类科研项目1709项,参与制定国家和行业标准120项,获各类科技奖励263项,在航道整治与维护、桥梁检测与加固、应急救助与打捞、智能交通技术与设备等方面突破了一批关键技术并实现成果规模化应用,在发展现代交通、引领行业转型升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为加强研发中心管理,2011年部印发了《交通运输行业研发中心管理办法(暂行)》(交科技发〔2011〕437号)和《交通运输行业研发中心认定工作实施细则(试行)》(厅科技字〔2011〕179号),建立了研发中心的组织构架和运行管理机制,有效保障了研发中心快速发展。随着国家科技体制、预算管理体制改革持续深化,研发中心在管理制度方面也逐渐出现一些不适应的地方。主要表现在:研发中心评估、调整等管理机制有待完善;研发中心投入渠道需进一步拓展;研发中心的定位和任务有必要根据新的形势进行调整;近年来研发中心运行管理中的积累的一些经验有必要通过制度固定下来。

  同时,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加强对中小企业创新的支持,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加强应用基础研究,拓展实施国家重大科技项目,突出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现代工程技术、颠覆性技术创新,为建设科技强国、交通强国等提供有力支撑。

  为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研发中心管理,加快提升行业科技创新能力,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我们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管理办法》等,组织对《交通运输行业研发中心管理办法(暂行)》进行了修订。同时,按照精简公文的原则,在修订中纳入了《交通运输行业研发中心认定工作实施细则(试行)》主要内容。在此基础上,形成《办法》。

  二、《办法》修订的主要思路

  《办法》的修订体现了以下三个方面的思路。

  一是优化创新环境。结合调研中行业研发中心和广大科研人员关心的现实问题,《办法》立足于落实中央利于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的政策制度,通过鼓励支持行业研发中心设立开放课题、共享科技资源、强化知识产权管理、加强科研诚信建设等措施,优化创新环境,激发科研人员创新动力活力。

  二是完善管理机制。在《办法》修订中,注重发挥交通运输部科技主管部门的宏观指导作用,以及协助管理机构(包括省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中央管理的大型交通运输企业)、依托单位的支持保障作用,明确了交通运输部科技主管部门、协助管理机构、依托单位在研发中心建设和管理中的责任,强化后续管理与服务工作,力求形成多方共建的工作合力。

  三是加大创新投入。《办法》围绕研发中心发展实际需求,立足于更好的发挥协助管理机构、依托单位的支持保障作用,建立多渠道筹措研究与管理经费的机制,鼓励研发中心与相关企业或机构合作开展技术研发、成果转化,吸引社会力量投资研发中心建设。

  三、《办法》的主要内容

  《办法》共6章37条,第一章总则,第二章管理职责,第三章申报与认定,第四章运行与管理,第五章考核与评估,第六章附则。主要修订情况如下:

  (一)“总则”部分。

  一是增加了文件制定的依据,即《中华人民共和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管理办法》等有关法律和规章。二是根据国家科技创新基地的最新定位,以及安全、便捷、高效、绿色、经济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发展和交通强国建设的重大需求,进一步明确了研发中心的定位和主要任务。三是明确研发中心由具有较强研究开发和成果转化能力的企业牵头进行建设与运行,是具有相对独立性的研究开发实体。

  (二)“管理职责”部分。

  一是进一步完善了交通运输部科技主管部门的职责,补充了“依据评估结果对研发中心进行调整”等内容。二是明确了协助管理机构的定位及职责。三是明确依托单位是研发中心运行与管理的主体,并增加了“提出研发中心技术委员会组建、调整方案”等方面的职责。

  (三)“申报与认定”部分。

  一是明确了研发中心采用申报认定方式确定,认定指南由交通运输部科技主管部门商有关业务主管部门研究确定。二是从科技成果、人才队伍、保障条件等方面进一步明确了申报研发中心的申报条件。三是明确研发中心认定程序为初审、现场评审和结果确定与公布三个阶段,提出了各阶段主要工作内容。

  (四)“运行与管理”部分。

  一是进一步明确研发中心管理委员会、技术委员会组成、职责等。二是增加了研发中心研究方向、发展目标变更、参加单位调整等程序要求。三是明确研发中心的日常运行费用由依托单位自筹,鼓励研发中心与相关企业或机构合作开展技术研发、成果转化,吸引社会力量投资研发中心建设。四是对研发中心设立开放课题、共享科技资源、强化知识产权管理、加强科研诚信建设等提出要求。

  (五)“考核与评估”部分。

  一是明确研发中心实行年度报告制度,并对年度报告的主体、程序提出了要求。二是明确研发中心定期评估周期、评估组织实施单位及评估的三阶段程序要求。三是明确部将根据评估结果,对研发中心进行动态调整。评估结果为优秀的优先推荐申报国家级科技创新基地。评估结果为不合格的,限期整改;整改不通过的,不再列入研发中心序列。

  (六)“附则”部分。

  修改了研发中心命名规则和《办法》实施有效期等内容,明确铁路、民航和邮政领域可参照本办法制定或修订本领域研发中心管理办法。


相关推荐 / News
发布时间: 2021 - 08 - 19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交通运输厅(局、委):根据新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有关规定,交通运输部决定对《公路建设市场信用信息管理办法(试行)》(交公路发〔2009〕731号)作如下修订:将第二十九条修改为“省级及以上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在动态管理中,发现勘察、设计、施工、监理、试验检测等单位的人员、业绩等指标低于相关资质、资格标准要求的,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的规定执行”。本通知自印发之日起施行。《公路建设市场信用信息管理办法(试行)》根据本通知作相应修改,重新发布。交通运输部2021年7月27日公路建设市场信用信息管理办法(试行)第一章 总则第一条 为加强公路建设市场信用信息管理,规范公路建设从业单位和从业人员的市场行为,营造诚实守信的市场环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公路建设市场管理办法》《公路建设监督管理办法》《关于建立公路建设市场信用体系的指导意见》,制定本办法。第二条 公路建设从业单位及从业人员信用信息的征集、更新、发布、管理等活动适用于本办法。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公路建设市场信用信息,是指各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公路建设管理有关部门或单位、公路行业社团组织、司法机关在履行职责过程中,以及从业单位和从业人员在工作过程中产生、记录、归集的能够反映公路建设从业单位和从业人员基本情况、市场表现等信用状况的各类信息。第四条 信用信息管理应遵循客观、公正的原则,确保信用信息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和准确性。第二章 管理职责第五条 公路建设市场信用信息管理实行统一管理、分级负责。第六条 国务院交通运输主管部门负责全国公路建设市场信用信息的管理工作。主要职责是:(一)组织制定全国公路建设市场信用信息管理的规章制度;(二)建立和完善全国公路建设市场信用信息管理系统,发布由国务院有关部门许可的公路工程从业单位的基本情况、奖惩记录、信用评价结...
发布时间: 2021 - 08 - 19
省、自治区、直辖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交通运输厅(局、委):现将《水运工程建设标准管理办法》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交通运输部2020年9月25日(此件公开发布)水运工程建设标准管理办法第一章   总  则第一条 为贯彻落实《交通强国建设纲要》,规范水运工程建设标准管理,促进水运工程技术进步和创新,提高水运工程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港口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航道法》《交通运输标准化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以及国家关于工程建设标准化改革发展等要求,制定本办法。第二条 水运工程建设标准是指以科学技术研究成果和工程实践经验为基础,对水运工程建设、管理、维护提出的技术要求。第三条 本办法适用于水运工程建设标准的制定、实施和监督管理。第四条 水运工程建设标准包括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团体标准和企业标准。水运工程建设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分为强制性标准和推荐性标准。下列范围可制定强制性标准:(一)涉及工程质量安全、人身健康和生命财产安全、生态环境安全和可持续发展的技术要求;(二)重要的试验、检测和检验标准;(三)材料性能、构造物几何尺寸等统一的技术指标;(四)行业需要统一控制的其他水运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标准以外的标准是推荐性标准。第五条 交通运输部按照职责依法管理水运工程建设标准,组织制定水运工程建设行业标准并监督实施。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分工管理本行政区域内水运工程建设标准的相关工作。第六条 省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可根据当地特殊的自然条件等情况,按有关规定和程序要求编制水运工程建设地方标准。第七条 交通运输部采用信息化手段对水运工程建设行业标准实行全过程管理。第八条 水运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应当免费向社会公开。推动水运工程建设推荐性标准免费向社会公开。鼓励水运工程建设团体标准、企业标准向社会公开。第九条 鼓励参与国际标准化交流和国际...
发布时间: 2021 - 08 - 19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交通运输厅(局、委),部属各单位,部内各司局:  为支持海南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推动中国(海南)自由贸易试验区试点政策落地,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和《国务院关于在中国(海南)自由贸易试验区暂时调整实施有关行政法规规定的通知》(国函〔2020〕88号)要求,交通运输部决定,自即日起至2024年12月31日,暂时调整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海运条例实施细则》(交通运输部令2019年第41号)、《船舶检验管理规定》(交通运输部令2016年第2号)有关规定。现就有关事项公告如下:  一、暂时调整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海运条例实施细则》(交通运输部令2019年第41号)第五条第一、二、三款的有关规定,在中国(海南)自由贸易试验区注册企业经营国际客船、国际散装液体危险品船运输业务的审批权限,由交通运输部下放至海南省交通运输厅。由海南省人民政府制定具体管理办法,完善落实事中事后监管措施,经交通运输部同意后实施。  二、暂时调整实施《船舶检验管理规定》(交通运输部令2016年第2号)第六条第四项的有关规定,在中国(海南)自由贸易试验区登记的中国籍国际航行船舶,允许由外国船舶检验机构开展船舶入级检验。在强化对引入外国船舶检验机构管理,保障国家安全、社会安全、生产安全的前提下,由海南省人民政府制定具体管理办法,完善落实事中事后监管措施,经交通运输部同意后实施。  特此公告。交通运输部2020年9月14日  (此件公开发布)  抄送:国家铁路局、中国民用航空局、国家邮政局,中央纪委国家监委驻交通运输部纪检监察组。
发布时间: 2021 - 08 - 19
根据《交通运输部关于下达2019年交通运输标准化计划(第一批)的通知》(交科技函〔2019〕267号),由中交第二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主编牵头起草的行业标准《公路桥梁塔柱施工平台及通道安全技术要求》(计划编号:JT 2019-24)已完成征求意见稿。按照有关规定,现公开征求意见。请研究提出修改意见,并于2021年9月17日前反馈至标准起草组。联系人:孙刘洋,联系电话:18236231511,传真:027-83920788,电子邮箱:sun_liu_yang@163.com。征求意见稿下载地址:交通运输部政府网站—互动—意见征集。附件下载:1.公路桥梁塔柱施工平台及通道安全技术要求(征求意见稿)意见反馈表.doc2.公路桥梁塔柱施工平台及通道安全技术要求(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pdf3.公路桥梁塔柱施工平台及通道安全技术要求(征求意见稿).pdf
Copyright ©2005 - 2016 中国交通技术咨询网
犀牛云提供企业云服务
地址:中国·北京市丰台区马家堡路55号
电话:010-67522809
传真:010-67524077
邮编:330520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