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交通技术咨询网
路桥技术 Teachres

公路桥涵路基加固及防渗注浆施工技术的探讨

日期: 2017-04-19
浏览次数: 114

 

       摘 要:作为道路交通工程重要的基础项目之一,公路桥涵建设项目在建设过程中,往往会产生渗漏现象或路基不稳固情况,为提高其施工质量,施工企业必须选用注浆技术对工程进行防渗处理以及加固处理。本文主要对注浆施工概况及公路桥涵路基加固、防渗工程中的注浆施工技术进行了分析与探究,以便为公路桥涵项目的防渗工作以及路基加固工作提供参考。 
中国论文网 http://www.xzbu.com/2/view-7750213.htm
  关键词:公路桥涵;路基加固;防渗注浆 
  随着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在公路桥涵建设项目施工中广泛应用注浆技术,不仅可以起到防渗作用,而且还能起到加固作用。在注浆技术应用中,施工企业必须对现场施工环境进行认真考察,并对施工工艺进行良好控制,才能有效提升公路桥涵结构的稳定性以及可靠性。 
  1 注浆施工概况 
  注浆分为陶瓷工艺注浆和建筑工程注浆。陶瓷工艺注浆是把制备好的泥注用于陶瓷生产中的工艺。建设工程是用适当的方法将某些能固化的浆液注入岩土地基的裂缝或孔隙中,通过置换、充填、挤压等方式以改善其物理力学性质的方法。建筑工程注浆技术可分为静压注浆和高压喷射注浆两大类。但是根据浆液对土体的作用机理、地质条件注浆压力、浆液的运动形式以及替代方式等,又可将注浆技术划分为渗透注浆、劈裂注浆、压密注浆和喷射注浆四类。 
  注浆施工流程同常规帐幕孔口封闭注浆法一样,通过注浆管将浆液均匀注入板底空隙,赶走板底、基层裂隙中积水、空气据其的位置,注入浆液改善了板底原有受力状态,恢复板体与地基的连续性,达到加固基础的目的。在正常情况下,面板均匀支承时,无论荷载作用位置,应力都较小。每次钻孔前应该重新复核该桩位及标高,确保无误;检测终孔的孔深、孔径、孔斜度及二次清孔后的沉浆密度、沉渣厚度。由于只钻一个注浆段即行注浆,这样就使钻孔中产生的岩粉对裂隙的堵塞影响减少,故勿需进行冲洗而直接进行灌前压水与注浆。对于岩溶区路基施工岩溶整治及软基注浆,要根据具体情况适当加深0.5m~1.5m,使得应沉浆密度应符合规范要求,以保证达到设计承载力。钢筋笼的保护层最好是设置成混凝土滚轮,厚度为混凝土的保护层厚度,每隔2m均匀布置4个,穿在箍筋上,这样既保证保护层厚度,又能减少对孔壁的扰动。每一段注浆结束,即可提出钻杆,换上钻具进行下一注浆段的钻孔与注浆而不需要待凝。 
  2 公路桥涵路基加固及防渗注浆施工技术分析 
  1、桥涵路基软基加固注浆技术 
  在加固公路桥涵项目的路基时,通常需要对软基进行处理;软基是一种较为常见的不良地基,所以应采用合理的施工工艺对其进行加固,如利用旋喷桩技术以及CFG桩技术等,在浇筑桩基础的过程中,应保证施工工作的连续进行,以免造成混凝土出现坍落现象。另外,对路基当中的淤泥层以及流沙层等进行注浆时,要严格控制注浆工艺。当首批注浆液已经到达注浆孔的底部时,应保证连续浇筑注浆液;如果没有遇到特殊情况,不应中断注浆施工;在注浆的过程中,应采用质量符合设计标准的混凝土,从而预防发生坍孔现象。对于注浆过程中钢筋笼出现的上浮现象,应采取以下措施进行预防:当钢筋笼的底部与导管口之间的距离为2米至3米时,应减慢注浆速度;当注浆液的液面与钢筋笼之间的距离在1米以下,且导管口与钢筋笼之间的距离在3米以上时,便可以加快注浆速度,当注浆速度与减慢前的速度相同时,可保持注浆速度不变。在浇筑灌注桩时,应安排人员监理注浆工作,并对浇筑质量、注浆液的配比质量以及搅拌质量进行检查;在检查导管的过程中,必须试验其接头抗拉能力以及水密承压能力。在检测注浆承载水平时,检测项目包括动力测试以及静载试验;因为灌注桩基属于一种隐蔽性工程,所以在进行注浆施工之前,要熟悉以及了解施工流程,并在施工之前制定出质量检验标准以及质量控制标准,从而确保注浆施工工作能够起到加固路基的作用。 
  2、桥涵路基岩溶加固注浆技术 
  如果路基处于岩溶地质环境下,则应综合考察施工现场的特殊环境,选用合理的注浆技术以及钻孔技术。在钻孔时,可以优先考虑灌探结合的施工技术;在弄清岩溶地质所具有的强度特征之后,方能进行钻孔施工,以便能够控制好钻进深度以及钻孔直径。笔者在实践中发现,注浆液离析程度与注浆时发生的堵管现象存在一定的关联,所以为了预防出现堵管现象,则应在注浆施工之前,预防注浆液出现离析的现象;而在加固岩溶路基时,更应重视防止浆液离析。在灌注注浆液时,要保证注浆液具有适合的浓稠度,并确保注浆压力能够达到设计标准。当注浆施工即将完成时,要注意预防短桩问题,从而确保灌注桩能够发挥出应有的加固作用;如果已经出现了短桩问题,则可以稀释注浆液或增加侧锤的原有重量,以预防坍孔现象的发生。另一方面,为了保证注浆液能够更好地融入岩溶性质的路基当中,则应在施工之前对浆液进行处理。在一般情况下,应保证注浆液可以润湿载体。如果载体与注浆液之间的接触角在九十度以上,则对于载体而言,注浆液为润湿相,且吸渗作用明显,两者之间的亲和力大于零;如果载体与注浆液之间的接触角在九十度以下,则载体无法对注浆液产生吸渗作用,只有借助外力才能将注浆液灌入到注浆孔当中。在注浆施工结束之后,要对注浆液的总质量进行有效核对,确保注浆施工完成之后的浆液实际厚度超出设计厚度;一般而言,应保证实际厚度比设计厚度大0.5米至1米即可,从而预防地表水在施工部位聚集,对路基产生冲刷作用。 
  3、公路桥涵桥台防渗注浆技术 
  在对混凝土构造的建筑物进行堵漏以及加固时,注浆施工的方法已经被广泛采用;目前公路桥涵建设项目也开始应用注浆技术进行防渗处理,在对公路桥涵桥台进行防渗处理时,应注意采用以下施工工艺。为了能够使路基以及桥台原有的承载能力得以提高,并降低桥台与路堤之间所出现的沉降差,则必须应用旋喷桩技术、粉喷桩技术以及砂桩技术对桥台进行防渗处理,以便能够有效堵漏以及加固地基。在我国,陷穴已经成为常见病害,一旦公路桥涵当中出现了陷穴现象,则将会导致桥台部位出现渗漏现象,所以应重视陷穴的处理。在处理陷穴的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发生病害的路基范围,以便可以做出有效的处理。如采用注浆施工工艺处理陷穴,则在施工之前应堵塞好陷穴出口;堵塞好出口之后,将灌浆孔设置于穴顶部位,并保证每个钻孔之间的距离在5米至6米左右。在进行钻孔施工的同时,要配置好注浆液,当注浆液开始出现凝固收缩现象时,便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在钻孔当中进行补充注浆施工;为了保证防渗施工的质量,则应重复补充灌浆,重复次数应为两次至三次。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桥涵工程规模的不断扩大,我国公路桥涵工程施工技术水平也得到了极大的提升,特别是注浆施工技术已经愈加成熟。作为公路桥涵路基加固及防渗工程施工的重要环节,注浆施工技术水平的高低对公路工程行业的发展具有关键性的作用。在公路桥涵路基加固及防渗工程施工中必须提升注浆施工技术的科技含量,只有这样才能推动施工技术的全面进步,才能提高公路桥涵路基加固及防渗工程施工的整体技术水平。 
  参考文献 
  [1]王强;张方;;注浆施工技术在公路桥涵路基加固及防渗工程中应用[J];价值工程;2011年22期 
  [2]侯登峰;;公路桥涵路基加固及防渗工程中注浆施工技术[J];山西建筑;2012年22期 
  [3]沈静;;灌注桩后注浆施工技术的应用[J];湖南交通科技;2010年02期 
  [4]李方甫;;高速公路路基桥涵施工容易忽视的质量问题[A];长治―晋城高速公路总结大会专辑[C];2014年

       原文地址:http://www.xzbu.com/2/view-7750213.htm

 

师资力量 / Teacher
发布时间: 2018 - 09 - 27
交通运输部关于印发《公路养护工程管理办法》的通知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交通运输厅(局、委):   为进一步加强和规范公路养护工程管理,提高养护质量和效益,部对《公路养护工程管理办法》(交公路发〔2001〕327号)进行了修订,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交通运输部 2018年3月2日  (此件公开发布)公路养护工程管理办法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和规范公路养护工程管理,提高养护质量与效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法》《公路安全保护条例》《收费公路管理条例》等法律、行政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规定的公路养护工程是指在一段时间内集中实施并按照项目进行管理的公路养护作业,不包括日常养护和公路改扩建工作。   第三条 本办法适用于国道、省道的养护工程管理工作。县道、乡道、村道和专用公路的养护工程管理可参照执行。   第四条 养护工程应当遵循决策科学、管理规范、技术先进、优质高效、绿色安全的原则。   第五条 养护工程管理工作实行统一领导、分级负责。   交通运输部负责全国养护工程管理工作的指导和监督。   地方各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或公路管理机构,依据省级人民政府确定的对国道和省道的管理职责,主管本行政区域内的养护工程管理工作。   第六条 公路经营管理单位和从事公路养护作业的单位应当根据交通运输主管部门或公路管理机构提出的养护管理目标,按照标准规范、有关规定及本办法要求组织实施养护工程,并接受其指导和监督。   第七条 各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公路管理机构和公路经营管理单位应当筹措必要的资金用于养护工程,确保公路保持良好技术状况。   非收费公路养护工程资金以财政保障为主,主要通过各级财政资金解决。收费公路养护工程资金主要从车辆通行费中解决。   第八条 养护工程资金使用范围包括公路技术状况检测与评定、养护决策咨询、养护...
发布时间: 2017 - 04 - 27
【摘要】桥梁桥面的施工质量,是保证桥梁安全和平稳的前提条件。桥面铺装层作为桥梁系的一部分,相对于桥梁其他部分它直接承受行车荷载、梁体变形和环境因素的作用。桥面铺装层施工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桥梁使用的耐久性和行车的舒适性、安全性。本文主要就桥梁桥面铺装病害及防治措施进行了分析,以供参考。 中国论文网 http://www.xzbu.com/1/view-6894584.htm  【关键词】桥梁;桥面铺装;病害;控制措施   1、桥面铺装的破坏形式   沥青混凝土桥面铺装与正常路面和水泥混凝土桥面铺装相比,损坏形式有所不同。主要有:①铺装层内部产生较大的剪应力,引起不确定破坏面的剪切变形,或者由于铺装层与桥面板层间结合面粘结力差,抗水平剪切能力较弱,在水平方向上产生相对位移发生剪切破坏,产生推移、拥包等病害;②因温度变化并伴随桥面板或梁结构的大挠度而产生的裂隙,在车辆荷载及渗入的水的作用下产生面层松散和坑槽破坏。   设防水层的水泥混凝土桥桥面沥青混凝土铺装在行车荷载作用下的破坏形式一般为剪切破坏,常表现为拥包和推移现象。剪切破坏有两种情况:一是桥面钢筋混凝土模量远大于沥青混凝土和防水层的模量,加之沥青混凝土层厚度较薄,沥青层内产生较大的剪应力而引起的无确定破坏面的剪切变形;二是防水层与沥青混凝土面层和桥面层间粘结力不足而发生剪切破坏。   2、桥面铺装层病害分析   2.1 结构理论与设计。桥梁的结构理论中对桥面铺装层的计算分析论述几近于零,现行规范中只给定了厚度的推荐值,工程界一直在备等级公路中运用了几十年。桥冲击桥结构的变铺装是一个受力复杂的动力体系,各种形式的主梁及铺装本身的构造均影响其应力的分布。粱设计的箱粱骨架钢筋在实际受力状态下难以像T梁主筋那样发挥应有的作用。所以设计的假设状态与箱梁的实际受力状态不一致。...
发布时间: 2017 - 04 - 27
摘 要:目前,随着我国现代化建设事业的蓬勃发展,桥梁使用年限的增长,以及交通荷载的增加,桥梁检测已成为重中之中,该技术是一个多学科交叉的系统工作,需要各个环节协调配合才能达到一个有效的效果,本文主要介绍了几种无损检测技术的概念、原理和特点,并通过实例进行无损检测的应用说明,为工程人员提供参考信息。中国论文网 http://www.xzbu.com/8/view-3198511.htm  关键词:检测;桥梁;工程    传统的方法是对公路桥梁随机选点,钻孔取样,在室内对所取样本进行分析和处理,从中获取各种有价值的工程参数。这种方法的局限性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a)因被测点是操作人员随机选择的,所以检测结果很难具有代表性;  b)由于检测点有限,覆盖面密度较小,使某些存在缺陷的不良区段反而被漏检,从而埋下质量隐患;  c)虽然钻孔取样精度高,但其会对路面造成破坏,且修补时费时费力。  无损检测技术作为快速、直观,且能够显示道桥内部状态的检测设备和技术手段,能够弥补传统方法的不足,它在开展道桥无损检测技术研究、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改善路面设计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也必将带来道桥改造方案的优化和公路桥梁管养水平的提高。  桥梁的无损检测技术(NDT)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包括超声检测、红外检测、声发射、自然电位检测、冲击回波检测、X射线检测、光干涉、脉冲雷达、振动试验分析等。在公路桥梁结构中应用NDT,可以提高新建结构质量的安全性;可以提供结构损伤的标志,例如,污染程度,钢筋混凝土桥梁的氯侵蚀程度;可以记录支座处的声发射,反映了裂纹或过大的摩擦力或从垫层支座正在扩展的裂纹。无损检测的这些结果可以作为结构评估的辅助。  在一些情况下,与侵入检测相比,无损测试更快捷,缩短了测试期间的交通管制时间,从而降低了成本。雷达可以快速扫描潜在的结构空洞,雷达在NDT中的使用证明了NDT的速度和便捷...
发布时间: 2017 - 04 - 27
【摘要】交通情况的复杂让交通事故频发,其中超高车辆与桥梁上部结构的碰撞更是频繁发生,不仅对桥梁结构安全性产生较大威胁,同时对交通运行也有一定影响。目前我国关于对超高车辆-桥梁上部结构碰撞的破坏模式与荷载计算的研究不仅存在数量上的不足,在研究深度上也存在一定不足,为此,本文将研究的重点放在超高车辆-桥梁上部结构碰撞的破坏模式与荷载计算方面,了解超高车辆在撞击到桥梁上部结构的破坏模式与荷载,从而对后期的防护有一定指导意义。 中国论文网 http://www.xzbu.com/1/view-7030491.htm  【关键词】超高车辆-桥梁上部结构碰撞;破坏模式;荷载计算   引言   近几年,我国城市立体交通的发展越来越迅速,导致超高车辆碰撞桥梁上部结构的事故也越来越多。2008年在我国成渝高速公路,一辆超高货车强行通过一座正在建的跨线公路桥时将桥梁的主轴直接撞歪,直接导致前两个月的施工作废,金额损伤近百万元,其中还未包括对社会的影响。不仅是在我国,在发达国家这种超高车辆撞击桥梁上部结构的事件也频频发生。可以看出,导致桥梁损坏的主要原因就是受到超高车辆的撞击。对其破坏模式与荷载计算进行分析,从而对优化桥梁上部结构具有一定重要意义。   1.超高车辆-桥梁上部结构碰撞的破坏模式   (1)破坏类型:通过对超高车辆-桥梁上部结构碰撞的事故调查与有限元仿真分析发现,其出现的破坏模式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局部性破坏,另一种则是整体性破坏。局部性破坏是桥梁上部结构受到局部冲剪作用引起的损坏[1]。如果是钢筋混凝土T梁桥,这种局部破坏的程度将会更加明显,整个碰撞区域不仅会出现开裂、崩落,钢筋屈服,甚至整个腹板―面板交界处的混凝土出现纵向开裂。如果是T型钢梁桥,局部破坏也会十分明显,会产生严重的塑性变形。如果是钢箱梁桥,破坏形式表现为钢材屈服。...
Copyright ©2005 - 2016 中国交通技术咨询网
犀牛云提供企业云服务
地址:中国·北京市丰台区马家堡路55号
电话:010-67522809
传真:010-67524077
邮编:330520
关注我们